“神舟十号” 发射回归详情神舟十号档案高度:约 9 米重量:约 8 吨腰围:最大直径 2.9 米组成: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发射窗口:2013 年 6 月至 8 月,瞄准 6 月上旬飞行速度:约每秒 7.9 公里,每小时飞行 2.8 万公里,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圈飞行时间:在轨飞行 15 天,其中 12 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发射初始轨道:近地点约 200 公里、远地点约 330 公里的椭圆轨道交会对接轨道:距地约 343 公里的近圆轨道任务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等。回归地球 2013 年 6 月 26 日,神舟十号回归地球。身为指令长的聂海胜首位出舱,王亚平第二位出舱,张晓光第三位。 特警为“神十”护航 包头市巡特警将协同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安全警戒、航天员护送和紧急情况处置等任务。为保证完成任务,目前该市巡特警支队制定了严密的警卫方案,每一位指挥员、特警队员均定岗定位,确保其对警卫工作步骤熟悉,指挥调度有序。 曾执行过“神八”、“神九”着陆现场警卫任务的包头市巡特警,此次将为“神十”着陆保驾护航。 一般情况下,返回舱着陆后,将有几架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直升机负责搜救航天员,指令长将首个出舱。 三名航天员在重返地球后,在返回舱内就要进行初步的医学检查和确认。地面人员还要对返回舱的气体、微生物等进行采样,并回收一些产品。作为最先进入返回舱的工作人员,除了确认航天员生理心理状态,还要帮他们进行重力适应性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从落地到开舱,需要几十分钟的原因。比如,肢体在里面要适当运动等,这种反复的训练,可加快航天员的重力适应。 航天员进入直升机后,将把压力服脱掉,换上地面工作服,工作人员用便携设备对航天员进行检查和唾液等样本采集。航天员将在专用的医监医保直升机上吃上第一顿饭。随后用搜救直升机将航天员转运到机场,用专机送回北京。飞船返回经历四大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 飞船在太空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 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 140 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 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