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 3.2.1]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 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a:列车出战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 ② 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 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b:在上述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① 实例分析: a:用相同的牵引力分别拉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改变相同吗? b:改变情况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得到相同的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