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马克思主义《每周评论》“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情况采用叙述、幻灯、谈话等教学手段;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和学习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科学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探究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了解和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用心 爱心 专心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 课时。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难点“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引言以毛泽东在 1936 年与斯诺的谈话内容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信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经历。同毛泽东一样,那时,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动与工人阶级结合,积极筹划建党工作,终于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在本课学习中应当抓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内容,弄清问题与主义之争情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了解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品德,激发学生对振兴中国问题的探讨、思考,并将之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本课教材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个目。第一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内容包括五个小点: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与主义之争;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主要讲述了李大钊 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