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息交流-电子邮件【课题】:人际信息交流-电子邮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2.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4.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1 阅读电子邮件及其附件。2.知道 POP3 和 SMTP 的含义及其设置;【课时】第 2 课时【教学过程】:[情景设置] 课前断开网络连接;[引 言]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很多同学已经顺利的完成了邮箱的申请,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正确的编写邮件并且发送给你的好友。我们用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发送普通文字,还可以插入应用软件、图形、图片、声音文件和视频图像等附件。[操作演示] 利用“教师演示”功能,转播教师机画面;打开“IE 浏览器”,登录 http://www.163.com;结合课本的步骤,教师简单的做一遍发送,阅读电子邮件的示范。[课堂任务]1.登录邮箱,阅读老师的邮件;2. 打开老师邮件的附件“学案.doc”,按照学案的要求,逐步完成上机实践,在完成“学案.doc”之后,搜集一些关于印度洋海啸的文章,发送给你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并相互发送带有附件是有关印度洋海啸图片的文件。在发送邮件的同时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收件箱” 的意义。 2.了解 “草稿”的意义。3.了解“发件箱” 的意义。如何知道来信人的邮箱地址?4.了解“已发送邮件” 的意义。 5.了解设置邮件帐号要填写的内容。在完成以上作业的前提下,填写下表1、发送电子邮件部分的自我评价发送邮件收件人地址邮件主题附加文件小计 1成功(2分)失败(1分)正确(2分)错误(1分)明确(3分)含糊(2分)有(2分)无(1分)2、接收电子邮件部分的自我评价接收邮件阅读邮件保存附件回复邮件小计 2成功(2分)失败(1分)成功(2分)失败(1分)成功(2分)失败(1分)成功(2分)失败(1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下课前 10 分钟,选择几位同学上讲台用教师机进行展示并讲评,检查学案完成情况。[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内容共需 2 课时,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讲授,而是先讲授“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第 1 课时),让学生简单了解邮件的收发过程,掌握电子邮箱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做准备。本节课为第 2 课时,邮件的收发、撰写已经不是教学难点,因此这部分设计为解决几个实际问题的教师演示操作,因为学生选择申请的免费邮箱的类型不统一,所以我只能以“163.com”邮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