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6)一.课题:两直线的位置关系(6)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和应用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有关知识;2.掌握点、直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或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点、直线的求解方法;3.能运用点、直线的对称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两直线平行或重合的条件; 2.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运算公式及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二)新课讲解:例 1.求过点且被两直线:,:所截得的线段长为的直线的方程。解:如图,设所求直线分别交、于点, ,∴ 、之间的距离|=,由已知|, ∴,即所求直线与(或)的夹角为,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则有:,解之得,或,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或,即或.例 2.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解:设点的坐标为, ,∴,∴,即 ①xyOPMQlxyOACC B B1l2lD设线段的中点为,则, 点在直线 上, ∴,即 ② 联立①、②,解得, ∴点的坐标为.说明:点关于直线 :(不全为零)对称问题,设对称点为,则根据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 ⊥且的中点在直线上,得,应满足的方程组为:,由此解得点的坐标.结论:,特别地,若对称轴的方程为,则任意一点关于它的对称点的坐标为,这相当于从对称轴方程中解出所得到的.我们还可以把上述结论进一步推广:(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上述“代换法则”仅对对称轴的斜率为时才适用,且只能用于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它可以作为检验的手段。例 3.已知直线:, :,求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 的方程。解:(法一)由,得,∴ 过点,又,显然是直线上一点,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则有,解之得,即,直线 经过点、,由两点式得它的方程为.(法二)由解法一知,与的交点为,设直线 的斜率为 ,且与的斜率分别为和 , 到的角等于到 的角,∴ =,∴ ,所以,直线 的方程为,即. (法三)设是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坐标为,则,解得, 即点, 点在直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直线的方程得,即为直线 的方程。说明:从上例可以看出,直线的对称问题可以归结为点的对称问题。四.课堂练习:1.直线关于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关于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2.直线关于点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五.作业:《数学之友》第 48 页,1.△中,角的对边为则两直线, 位置关系是 .2.在△中,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