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人教版 必修 2 学案》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 9 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 涌人中国东南沿海。(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 产品。2.表现(1)洋纱取代土布,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 ”与“织”分离。(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 ”与“耕”分离。(3)中国的丝、茶日趋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 ,促进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二、洋务运动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 的局面。(2)“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2.代表(1)中央:弈(2)地方: 、李鸿章、 、张之洞等。3.活动(1)创办军事工业①目的:以“ ”为旗号。②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的 、崇厚经营的天津 。(2)创办民用企业 求富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北洋 福建①目的:以“_”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②企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和 ,张之洞设立的 和湖北织布局。(3) 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_、南洋和_三支海军。(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 等一批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局: 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对外国的起到一定抵制作用。(4)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受 丰厚利润的刺激。用心 爱心 专心(3) 受_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产生(1)时间:19世纪 (2)地区:在 沿海(3)人物:官僚、地主和商人。3.代表(1)上海的 发昌机械厂 ;(2)广东南海的 ;(3)天津的 。4.影响: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 生产方式产生了。重点突破1..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曲折发展的理解与认识《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之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1912—1919 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此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工业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工业经济。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其主要特点有: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