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赫尔巴特理性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倾向形式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同时发挥教师研究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研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教学模式;高质量;新课程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听、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名词相连。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二、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深思,也孕育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学者称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为“工业化时代的学习”,现代的自主性学习为“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虽然在西方国家早就提出,而在国内真正实行到实践中的还很少。要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教师必须把原来传统教育中“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