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永嘉上塘中学 刘 佩我以前在上课时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上了一篇课文,意犹未尽,总觉得在这篇课文体现出的主题上尚有诸多东西该给学生体会、领悟、鉴赏,而教材上的下一篇课文总是匆匆地把话题或者说是主题给转移了。于是乎,就大量翻阅书籍,打印资料,以期让学生对这一专题有较深入全面的理解, 好在有同仁们的集团军作战精神,否则真是疲于奔命啊!老教材以体裁为单元安排课文,在同一主题内容上的挖掘蜻蜓点水般的,又如何能让学生形成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层认识,隔山隔水般让人想进而进不去,那般地不舒服,学生写起作文来肤浅自是难免了。拿到新教材一看,它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安排了主题,同一专题内又安排了三个板块,形成了一条互相呼应的学习链。心中不免窃喜,也有颇多感慨,今天能有机会说说自己的一点肤浅理解,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实在是我的荣幸!我想跟大家交流必修一中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围绕这一专题我有三点粗浅的认识:★专题内涵★“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属于必修课教科书人文内涵的“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在必修教科书里,同一向度的专题还有“美的方程式”(第四模块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五模块 )。以上三个专题的选材涵盖了“人与自然”这同一母题的不同侧面,包括:“人对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人类审美视野中的科学,以及精神世界的飞升等。而这一专题就处于三个侧面或者说三个层次的的基础位置。根据新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必修课分为两个方面的目标,就是“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中的本性的要求是:“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侧重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据此,本专题人文素养教育设计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怡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诒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为了实现“立人”的目标,突出“人与自然”这一综合整体的思想。本专题又安排了三个学习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其实其间蕴涵“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三元素。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