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综合看教学与复习策略高考理科综合看教学与复习策略 理科综合试卷暴露出问题 在 2024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理应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 问题一:基础知识不牢固。 例如生物第 27 题中,不少考生不知道背根和腹根是什么。在生物化学试题中,书写反应方程式时,普遍存在着漏写条件,如酶、催化剂等。 问题二:审题能力较弱。不少考生对实验的核心步骤不清,叙述过于累赘。如实验题(第 27 题)学生普遍认为太难,主要是该题涉及的知识不在高中生物学课本之中,学生对有关神经系统的名词术语不熟悉,如背根、腹根、向中段等,加上对题目所给材料分析不够透彻,造成无法确定正确答案。 问题三:缺乏对科学语言、函数图表、科学技能的正确识别与运用。一些考生尽管能审清题意,但图文结合时考虑问题不全面、表达能力较差。如第 26 题要求学生作完整的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江苏省只有少数考生能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大部分考生在书写时或缺少杂交符号或缺少必要的简要说明。 问题四:实验能力偏弱。如第 23 题,以物理中伏安法测电阻为依托,综合考查电阻定律、游标卡尺的使用、简单电路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知识;第 27 题,以“青蛙的神经调节”为背景,要求考生根据题中实验推断背根及腹根的功能;第 33 题要求考生分析题示实验下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这类实验题考生得分均比较低。 问题五:计算能力较差。不少考生平常依赖计算器进行运算,导致计算能力退化。如化学计算推出了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毛估方法,又兼顾考查精算能力的第 31 题(本题抽样分析难度系数为0.122,成为全卷中平均得分最低的题目)。学生的计算能力欠缺导致思维不畅,影响了理综的总体成绩。 对教学和复习的建议 1.处理好“双基”和培育能力的关系。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的是各门学科知识中基础的'概念、定义、事实和方法,与我们原先熟悉的“3+2”高考模式有一定区别。因此原先的一套有必要做些改变,做到夯实各学科基础,由“深挖洞”教学向“广积粮”教学转轨,对过难、过分讲究问题技巧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不要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训练,要回到书本,注重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复习。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知识重点、热点与非重点、冷点的关系。 从几年来的理科综合卷可以看出,今后的命题可能会无所谓传统的重点、热点和非重点、冷点之分,因此要善于构建知识的体系与网络,彼此融会贯穿,以查漏补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