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 5 篇) ,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教材分析】 《尊严》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哲理性极强的文章。课文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的施舍的事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能没有财宝,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就可能拥有财宝甚至一切。 在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受哈默鲜亮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年轻人在困难时刻维护自己的品质。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及表现中体会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难。人们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沿街乞讨,这样可悲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灾难,进入情境。 2、老师引导谈话 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 3、学生谈话。 4、引入课题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尊严》(板书)也有这样的描述,但这些人中却只有一人例外,它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快快子读课文,然后小组沟通。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不认识的字要或同桌沟通。 ⑵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⑶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讨论。 2、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并指导。 3、对比学习要求,逐项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后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受逃难人处境 1、感受逃难人群的处境 ⑴ 学生自读自画,全班汇报沟通 理解三个词语面呈菜色、必备不堪、狼吞虎咽 ⑵ 想像处境,切身体会 师由于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加上缺乏食物,又天寒地冻,真是饥寒交迫。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请想想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回答) 2、感受哈默的处境 师就在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享受着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提供的食物的时候,他们中却有一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他面前的食物。他难道不需要食物吗?认真读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