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展损害预知预警活动 历年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理论上可以说 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就控制了事”故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安全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企业控制事故的主要方法都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 从事故形成的两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看,要在物的条件差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事故,必须发动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并实行防范措施,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企业班组中开展损害预知预警活动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 基本概念 损害预知预警活动简称 KYT(KikenYochiTrainning),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 自我管理 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起源 KYT 起源于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的工厂,后经三菱重“”工业公司和长崎赞造船厂发起的 全员参加的安全运动 ,经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的推广,形成了技术方法。它获得了广泛的运用,遍及各个企业,我国宝钢首先引进了此项技术。 通用的作业类型和岗位 相对固定的生产岗位作业;正常的维护检修作业;班组间的组合(交叉)作业;抢修抢险作业。 活动步骤 经过长期实践,结合班组作业特点,作业过程中开展KYT 活动应遵循 9 个步骤: 1.由班组长针对当班生产任务划分作业小组,指派工作能力强的人担任作业小组长; 2.作业小组长组织作业人员,持 KYT 卡片到作业现场开展 KYT 活动; 3.作业小组长向作业人员介绍工作任务及程序,采纳有效的方法调动作业小组参加人员针对工作内容及程序,查找或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4.作业小组参加人员应结合各自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控掘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作业小组负责人(小组长)将收集到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应措施的信息,整理记录在 KYT 活动卡片上,再次对所有作业小组参加人员进行一次复述,待所有人员认同后,进行签字确认; 6.最后,作业小组负责人确认后开始作业。作业完毕后,应在当天将卡片交班组长检查认可。有条件的话,班组长应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7.作业参加人员在指出危险因素时,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对危险因素加以描述,以强化对危险形态的直观认识; 8“”“.作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