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文化试点单位评分细则序号指标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备注1Ⅰ 类基本条件1.企业在申报前 3 年内未发生死亡或一次 3 人(含)以上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基本条件不打分。2.获得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3.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2Ⅱ 类组织保障1.设置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制定工作制度(办法)。2.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费用计划,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3.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规划目标、方法措施等。4.定期公开发布企业安全诚信报告,接受工会组织、群众的监督。3Ⅱ 类安全理念5.安全理念体系完整,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等内容通俗易懂,切合企业实际,具有感召力。6.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进展、风险预控等积极向上的安全价值观和先进理念。7.广泛传播安全理念,所有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理念的学习与宣贯,并能够理解、认同。4Ⅱ 类安全制度8.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标准。9.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领导层、管理层、车间、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明确,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0.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隐患排查整治理及效果评估制度。11.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记录制度和整改措施监督落实制度。12.建立应急救援及处置程序。5Ⅱ 类安全环境13.生产环境、作业岗位符合国家、行业的安全技术标准,生产装备运行可靠,在同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14.危险源(点)和作业现场等场所设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安全标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15.车间墙壁、上班通道、班组活动场所等设置安全警示、温情提示等宣传用品。设立安全文化廊、安全角、黑板报、宣传栏等安全文化阵地,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16.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等媒介手段,采纳演讲、展览、征文、书画、文艺汇演等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安全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宣传。17.有足用的安全生产书籍、音像资料和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知识传播的报纸、杂志,每年有不少于 2 篇在省(含)以上新闻媒体刊登的安全生产方面的创新成果、经验做法和理论讨论方面的文章。6Ⅱ 类安全行为18.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9.从业人员熟知、理解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正确执行。20.各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技能,能够正确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异常。21.从业人员知晓由于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危害与后果,形成良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