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_第1页
1/4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_第2页
2/4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_第3页
3/4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 2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CAI 显示,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当时革命局势开此紧张起来,夜里回来得很晚,早晨很早又出去了,都是去进行 革命活动,对自己的一切都不顾惜了。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从中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革命态度,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4、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信任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5、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②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老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像父亲平常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常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6、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纳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常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A.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