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这是冰心 60 年代写的一篇散文。通过春游颐和园见到的活泼可爱的儿童,赞美了漂亮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动的儿童。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路边颐和园,看到成千盈百的孩子,不由地进颐和园去看看。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写知春亭畔,到处都是春游的孩子。第三段(第 5-8 自然段)写在玉澜堂看花,感悟到春的力量,也感悟到儿童就像明媚的春光,生机勃发。第四段(第 9 自然段)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儿童在一起就像春光常在,从而总结全文。 2.课文文辞优美,既有写实,又有丰富的联想,适合于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式,通过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训练,落实单元阅读训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 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 5 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 13 个词语的意思。 3.领悟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 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3 课时。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中,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的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臣有 7 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述匣(xiaacute;)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 1、2 题。 (2)朗读课文。内容总结(1——)六年级语文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这是冰心 60 年代写的一篇散文(2)通过春游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