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功》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 ; 通 过 例 题 得 出 几 个 力 做 功 和 它 们 的 合 力 做 功 的 关 系 ; 通 过 例 题 的 拓 展 得 出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如右图所示。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来历,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 只适用于恒力, 应为对地位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 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2、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家在追寻守恒量和守恒定律过程中所做的研究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教学用具 弓箭、重物、锯、木板、榔头、钉子、起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二.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work”不就是“工作”吗?那“做工”和“做功”意思是不是一样?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功”的来历和做功的因素。互动演示:请同学背或抱着一桶纯净水。教师“命令”:“你今天的‘工作’就是抱着这桶纯净水站一个小时。”提问学生:“这个同学有没有在工作?”,“有没有使这桶纯净水的能量发生改变?”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学生明白这种情况是劳而无“功”,对纯净水桶的运动能量并无影响。因此从有没有对物体的能量变化产生影响使学生明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