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的改变》教学设计学校: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姓名:张墩杰 日期:2006 年 11 月 28 日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同学体会到责任和义务以及尊重,学会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学习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任务驱动,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探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2、学生在初中时学生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解决重力势能。3 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弹性做功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探究能力,因而,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讨论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实验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注重以实验探究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寻找重力势能改变有规律。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用心 爱心 专心1.学习环境选择(打√)(1)Web 教室( )(2)多媒体教室(√ )(3)室外活动( )(4)校园网( √ )(5)Internet( )(6)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6)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