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八)教学主题信息安全适用年级高一年级教学课时1 课时教材分析概述:通过设置“发现点”,逐步逼近教学目标。比普通教学方法多用一些时间。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难点:理解不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原理,但不是重点。学习目标1、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2、 2、 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3、 3、 知道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所需资源和环境数字化资源1、 1、 相关网站:http://www.duba.net2、 2、 搜索引擎网站。常规资源1、 1、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 7.3 节;配套光盘。2、 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3、 “信息安全”学习任务单教学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了解计算机病毒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定义。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加深对病毒特征的认识,有利于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创设情景实现生物病毒知识向计算机病毒知识的迁移。“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与病毒作认真比较并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为什么说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经常性的工作?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分别有不同的工作原理。我的电脑中“毒”了吗?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暴发症状。区分病毒感染和暴发的不同症状。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和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谁是网络信息的 SPY?了解采取网络安全措施的必要性逐一说明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则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 新课引入:通过对 SARS 的回忆,说明病毒对人类的严重危害。同时引入,说明计算机病毒同样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活动:通过因特网了解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有关情况,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快速核对一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2、设问: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活动:分小组讨论,共同回忆 SARS 的有关知识,填写学习任务单上的表格,对病毒的特征有更直观的认识。3、设问:“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活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