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 这一章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等),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本章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运动开始到如何描述运动,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认识运动这一部分,教材尽量以学生现有的概念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力图让学生自主将生活中的概念上升到物理中的概念,让物理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概念的得出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讨论与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运动必须要求的量,进而上升到物理概念.如:参考系、质点等的概念.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这一部分,教材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如: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速度等,从学生初中已有的相应知识结构出发进一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达到概念的升华,而不是用教条说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而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生活中已有的概念,教材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产生对这个概念的需求,再直接给出明确的定义.矢量在教材中采用旁批的形式出现,同时全书中也按照学生的实际将矢量分为大小和方向分别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中,本章只要求学生利用图象的方法进行描述.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需的.本部分内容教材力图通过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学习中来,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全章共六节,建议用8课时.各节课时建议安排如下: 第一节 认识运动 1 课时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2 课时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1 课时 第五节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2课时 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 课时 复习 1 课时第一节 认识运动从容说课 本节首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更广泛意义上的运动和静止.在回顾了机械运动的根本特征后,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和怎样看待运动的物体的问题.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用多个讨论与交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