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周刊》2006十大感动

《新周刊》2006十大感动_第1页
1/3
《新周刊》2006十大感动_第2页
2/3
《新周刊》2006十大感动_第3页
3/3
《新周刊》2006 十大感动首善丛飞:生命不息,善行不止2006 年 4 月 20 日,丛飞逝世,一个行善者走了,却得到了社会恒久的尊敬和呼应。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不会有丛飞的名字。但有人却认为,如果以善心来排列,丛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善”。救助过 183 个贫困儿童的丛飞,每场出场费上万元,但在 10 年时间里没有积蓄,除了日常开支,他的收入几乎都用于捐助四川、贵州等贫困山区即将辍学的儿童。丛飞曾经入选 2005 年《新周刊》“十大感动”,今年他却给了最后也是最深切的感动。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是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他本人去了,但他的生命和精神仍然与这个世界同在。美丽曹爱文:救人只是本能2006 年 7 月 10 日,13 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中。在 120 急救车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放弃了采访,选择了为女孩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泪流满面——这张照片后来被传上互联网,曹爱文被众多网友票选为中国最美丽女记者。而曹爱文对此的回应是:“救人会成为新闻,大家这么关注我,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有人说她作秀,曹爱文用一句话给了这些怀疑一个答案:“救人是本能,不救才是新闻。” 忠义陈健:37 年坚守一个诺言37 年前的一次洪水中,上海知青金训华和陈健一起跳进水中,抢救国家财产,20 岁的金训华壮烈牺牲,比他小一岁的陈健活了下来。陈健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金训华在洪水中托了他一把。因为感恩、内疚,也因为那份知青战友情,从那时起,陈健决定要在那片黑土地上为金训华守墓一辈子。 此后陈健每年都来到金训华的坟前,为他扫扫墓,说说心里话。为此,他坚持了 37 年。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飞扬吴子尤:谁的青春有我狂这个 15 岁的少年,将自己身患的绝症看作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礼物”,因为他是个作家,他要给读者看他的生、他的死、他的爱、他的痛。生病后的一年多时间,他写了 14 万字。但他的视线却很少关注自己的病痛。他评论电影,他悼念巨星马龙·白兰度;他为同学写情景喜剧《我爱我班》;他的书有一个过目难忘的名字《谁的青春有我狂》。 他飞扬的青春终究还是被病魔带走,但他留给读者和世人的,是他短短生命里的勇敢、张扬和纯粹。子尤走之前曾托友人向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周刊》2006十大感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