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西欧和日本一、教材内容分析《战后的西欧和日本》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 4 课。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经济概况,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特点,这正是受到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本专题前三节课内容,旨在通过对美国的个案分析,来解读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本课则通过对西欧和日本等国战后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发展的共性,是对本专题知识目标的补充和强化。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从本课内容来看,在上学期必修一中已经从政治方面有所涉及,学生对战后西欧和日本发展的主要史实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仍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罗列知识。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三、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很重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及其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将学生视作等待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其主观能动性对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性。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和学生上讲台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用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收集、分析能力。首先,分组布置任务,收集有关战前战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相关材料;其次,引导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出现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交流,探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找出共同点,并思考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以上步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探究教材,既增强了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又在此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问题研究的思路和能力。四、教学目标1.了解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各国的经济模式、模式的特征、内容及成效;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对比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运行模式,从而深化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