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重心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会作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认识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测量。3.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应用;探究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会作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知道重心的概念。给出练习,首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作图,教师巡视;其次引导同学们比较和交流;最后总结作图的规范,比较力的图示法与力的示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感受和验证一点等效替代多点支持或悬挂物体,并把这一点且只能是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知道重心的概念。 通过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和对比分析,感受和验证一点等效替代多点支持或悬挂物体,并把这一点且只能是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教学设计(一)理解力的概念[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复习初中有关力的知识,如说明力的例子,力是什么?等等。告诉同学们,下节课先以组为单位抢答:有关力的知识知多少。其次以组为单位必答:举例或实验解释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力是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三要素。[预期] 将学生回忆出的知识拣要点板书。1.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物体相互性物质性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收集、交流和教师补充的实例最好包括:人对物体的作用、动物对物体的作用、机械对物体的作用、无生命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尝试分析、抽象、综合、归纳,认识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理解力是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理解力的三要素。(二)会作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描述力[教师]给出练习(课桌托书的力,大小 3N),首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作图,教师巡视;其次引导同学们比较和交流;最后总结作图的规范,比较力的图示法与力的示意图。[预期]学生可能徒手作图,可能既画出了书又画出了桌子,作用点可能在接触面、书的重心或书上任意一点,可能画出标度或不画出标度,可能标出箭头、不标出箭头或位置不对未用虚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等等。引导同学们比较、交流、总结之后,再让两个同学示范和其他同学练习(手压课桌的力,15N)既作力的图示又作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