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与重心课程第 4 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与重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分类。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5、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 G=mg(g=9.8N/kg)计算重力。6、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7、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薄板的重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的能力。3、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要片面。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教具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薄板、细绳(学生准备)直尺、投影仪、ppt 课件(教师用)气球、重锤线、大测力计、钩码、不倒翁、大木块(演示用)重点难点重点:1、力的图示。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G=mg 中,g 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难点:1、力的图示。2、“重心”概念的理解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 学内 容教 学 方法 运 用导入新课 一 、 力 的描述 二、重力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力的现象太多了,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什么?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符号 F。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力有那些特点?2、力的性质:(1)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有什么用,可以干什么?3、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那些?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那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成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有那些?5、作图法:(1)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①按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