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如 2013 年安徽卷第 32~33 题,天津卷第 6题,2012 年广东卷第 2 题等。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如 2013年全国课标卷Ⅱ第 36题,2011 年福建卷第 37(4)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考查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如降水、温度、蒸发、植被、土壤)等之间的关系。2.常结合某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考查变化的原因及其反应的地理环境特征。3.常结合河流水文特征尤其是含沙量的变化考查对河流中下游地理环境的影响。4.常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地形、植被、地表组成等对地下水的影响。5.常结合区域地形图考查沙洲、风力等自然环境特征。6.常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考查对周围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等。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1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