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如 2013 年山东卷第 3~4 题,全国课标卷Ⅰ第 6 题,全国课标卷Ⅱ第 8 题,广东卷第 3 题,江苏卷第 5 题,2012 年山东卷第 1~2题,安徽卷第 26~27 题等。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 2013 年海南卷第 9 题,北京卷第 40(2)题,2011 年江苏卷第 13 题,2012 年北京卷第 4~5题等。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植被地带性分布图,考查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以自然带谱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地带差异的原因。3.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带性植被的分布。4.以景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带性分布规律。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条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1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响重要因素水分热量因素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沿海→内陆→沿海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2↓土壤:沿海――→内陆[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分析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分布特征提示:(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