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地球公转特征和四季、五带。如 2013 年江苏地理卷第 2 题,2009 年福建卷第 10~12题。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如 2013 年山东文综卷第 6 题,2013 年四川文综卷第 10 题,2013年海南地理卷第 16 题,2012 年山东文综卷第6 题。2012 年天津文综卷第 7 题,2012 年全国文综卷第 6~7 题等。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如 2013 年福建文综卷第 11~12 题,2012 年浙江文综卷第 11题,2011 年安徽文综卷第 29~30 题。2010 年江苏地理卷第 4 题。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晨昏线示意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然后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及不同区域的地理现象。2.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太阳直射点或月份信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3.结合日常生活现象,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4.结合图表中数据信息,推算昼夜长短和不同地点纬度的比较等。一、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左右。(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1[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① 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② 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图示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