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静水流深”作文的审题立意、评分标准、范文及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800 字。一、材料理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二、分类标准一类作文应当体现哲理,整体能从表里两个方面立意,或侧重于说“静”一个方面,但“流”或“深”的另一个方面应点到。且语言功夫好,文章结构合理。二类作文能看懂材料含义,但缺少辩证的分析;或虽能体现哲理,但语言基本功一般;或语言、立意均好,但文章结构呈简单列举,思想不够深刻,内容比较空洞。仅涉及“静”或仅涉及“流”“深”,语言基本好的可进入二类。三类作文存在明显偏颇,仅单纯谈一个方面,且语言基本功差,表达缠夹不清。或不是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得出的立意,仅从材料的某一个侧面或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