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13 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四种命题的意义及相互关系.2.考查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等概念的理解.3.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常与集合、几何等知识结合命题.【复习指导】复习时一定要紧扣概念,联系具体数学实例,理清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解决:(1)命题的概念及命题构成;(2)四种命题及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及判定. 基础梳理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命 题表述形式原命题若 p,则 q逆命题若 q ,则 p 否命题若綈 p ,则綈 q 逆否命题若綈 q ,则綈 p (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 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2)如果 p⇒q,q⇒p,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一个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 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否定作为条件,将原命 题的结论否定作为结论构造的一个新的命题; ② 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常用于反 1证法.两条规律(1) 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2)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 三种方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 p 则 q”、“若 q 则 p”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p⇒q”为真,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2)等价法:利用 p⇒q 与綈 q⇒綈 p,q⇒p 与綈 p⇒綈 q,p⇔q 与綈 q⇔綈 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集合法: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或 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双基自测1.(人教 A 版教材习题改编)以下三个命题:①“a>b”是“a2>b2”的充分条件;②“|a|>|b|”是“a2>b2”的必要条件;③“a>b”是“a+c>b+c”的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①由 2>-3⇒/ 22>(-3)2知,该命题为假;②a2>b2⇒|a|2>|b|2⇒|a|>|b|,该命题为真;③a>b⇒a+c>b+c,又 a+c>b+c⇒a>b;∴“a>b”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