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材料:超标官衙是脱离群众的地标 治理滥建楼堂馆所,不仅要严加管理、令行禁止,更要加大问责力度,让挑战红线的人付出代价。还需调整考评机制,理顺“经营城市”和“服务人民”的错位关系 如果“官衙”搞得堂皇富丽,看着就会不舒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对方便高效的“市民之家”赞赏有加。相对的,也表示出对党政机关豪华 楼堂馆所的忧虑。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明确提出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相关文件明确要求,传递出整治党政机关楼堂馆所“新建热”、“奢侈风”的鲜明态度。从中央率先垂范的“八项规定”,到政府郑重宣示的“约法三章”,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作风建设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再次强调严禁新建楼堂馆所,是对改作风承诺的庄严兑现,意义深远、值得期待。 近年来,尽管各地在严控楼堂馆所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超规格修建办公楼、培训中心、会议中心的现象仍为数不少,甚至还出现了各类“故宫”、“白宫”式的政府建筑。那些气派的广场、巨型的楼房、奢华的装修,不仅耗费了大量财政税收资金,也助长着“四风”的盛行,既有违中央规定,更令群众深恶痛绝。 平心而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管理事务日渐繁杂,工作人员日趋增多。在工作现实需要、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和扩充办公空间无可厚非。但现实却是,很多地方在办公条件已经不错的情况下,打着“装修改造”、“适度超前”、“打造地标 ”等名号,继续大兴土木,造成巨大浪费。甚至还有地方暗地里“先上车、后买票”,以“工程已经开工”、“建好不用是浪费”为由,造成既成事实,企图让人想节俭而无可奈何。 前些年,广西某地超标的政府办公楼被查,还有当地干部叫屈:“办公楼建好了,才有发展升级的‘本钱’,可以拉动周边房地产,一曝光就废了。”殊不知,这样的理由正暴露了楼堂馆所乱象的实质:一方面是土地财政的需求,一方面是好大喜功的冲动,二者一拍即合。在发展压力、政绩冲动和唯 GDP指挥棒下,“办公楼气派—城市形象升级—招商引资方便—土地财政充实”,成为很多地方顺理成章的“经营逻辑”。 尽管近年曝光了不少类似新闻,但处理结果却往往“轻轻放下”,至多是个通报批评,超规建筑也都“涉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