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 专题一 中西古代文明史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与繁荣导学案课堂评价一、 单项选择题1. (2013·肇庆二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 ) A. 皇帝制度的确立B. 郡县制的实行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2. 明朝诗人周灿在《盛泽》一诗中写道:“吴越分歧处……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 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B.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 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3. (2013·山东基能改编)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 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 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 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4. (2013·海南卷)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士兵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士兵,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 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 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 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二、 非选择题5. (原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材料二 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材料三 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三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1)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2) 你认为材料一中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观立论的?试说明理由。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