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三讲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清单】1. 了解经济特区的概念、建立及意义,理解经济特区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 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意义;浦东开发和开放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3.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领会和支持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时代自豪感、责任感。本讲内容主要是识记内容,对对外开放的步骤有所了解。【知识梳理】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1)时间:1980 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2)发展: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 年 3 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形成(1):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功能和作用:.它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3.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1985 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发展: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 开放上海浦东 1990 年 4 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5.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要点透析】1.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全方位是指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2.浦东开发的目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