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监测文章以南京定淮门大街过街通道工作井为背景,介绍了深基坑深基坑施工监控的监测项目,并结合实际施工工况分析相关监测项目的施工监测数据,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南侧工作井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深基坑施工提供参考性意见。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进展,基坑规模不仅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基坑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对周边人民财产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基坑监测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支护结构、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周围土体的理论分析加上实时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对基坑施工进行动态调整来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十分重要[1]。1 工程慨况定淮门大街过街通道工程位于定淮门大桥桥头处,接龙津路。通道为南北通向,横穿定淮门大街,全长 150m,主通道长约 50m,宽约 6.5m,辅道宽约 5.5m,北侧长约 40m,南侧长约 50m,其中暗埋段长约 126m,敞口段长约 26m。通道北侧为居民区,南侧为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南侧工作井基坑围护采纳 Φ850@600SMW 水泥土搅拌桩,内插 H700×300 型钢,围护桩深度 23.5m,桩底插入粉质粘土中;基坑开挖深度 9.9m,工作井内净平面尺寸 11m×10.3m,基坑外围轮廓平面尺寸为 12.7m×13.4m。基坑采纳 3 道支撑,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和第三道支撑为 φ609×16 钢管支撑,围檩采纳 45c 工字钢双拼[2]。2 基坑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法律规范》(GB50497-2024)[3],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工程经验,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选定基坑主要监测项目及布设方案如表 1 所示,测点布置如图 1 所示。3 监测数据分析3.1 围护结构桩顶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过街通道南侧工作井基坑共设置 4 个围护结构桩顶位移监测点,测点编号为 QD09~QD12。围护结构桩顶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2,图 3 所示。图中曲线表明,随着土方开挖的进行,桩顶监测点水平位移向坑内偏移、垂直位移下沉。其中垂直位移累计变量最大值点和水平位移累计变量最大值点均为工作井南侧的测点QD11,其垂直位移累计变量为-10.3mm,水平位移累计变量为5.5mm。这与测点 QD11 所在工作井南侧施工机械作业及挖方弃土堆载有关。3.2 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根据法律规范要求,在基坑边中部沿垂直基坑边方向设 1 个沉降监测断面,断面上相邻点距为 3m、5m 和 8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