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云雀的心愿》 《云雀的心愿》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同为环保主题,本篇在内容和结构上相对于前面两篇,较为简单,明晰。 题目云雀的心愿,引导它的阅读者在文中很快发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正如课文中所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是借云雀之口,分三部分写出了森林的重要性:一森林可以保持水土,二森林可以蓄水(保持水土),三森林可以调节空气。 作者通过地点的转换,实现着自己的叙述。学生阅读时,很快就可以找到课文叙述的要点。飞到沙漠上空,体会森林水土保持的作用;飞到大河上空,体会森林的蓄水作用;飞到森林里,体会森林对空气的调节作用。作者在安排这三点的叙述时,可谓独具匠心。课文先写两点,失去森林保护使水土流失,失去森林保护河水泛滥成灾。这是反写,写失去森林保护的危害。最后一点写拥有森林的好处,正写,调节空气。反与正,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有无森林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体验到森林的重要性。反与正强烈对比,似把森林的重要性垫高,这为下文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的呼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在层层阶进中,学生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课文写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因为云雀明确了森林的重要性,才会有到沙漠中植树,才有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整个课文如此写来,结构缜密,气韵自然。 课文在写作森林重要性三点时,细细理会,中间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它都是先写失去森林之后出现的现象,再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时配合云雀面对这种现象出现时的神态,叙述就显得丰满,有血肉。叙述第一点时,黄沙漫天飞舞,引起云雀的埋怨。继而妈妈心疼的说出,失去森林保护,土地变成贫瘠的沙漠。特别是贫瘠一词,把这种危害具体化、扩大化,有强调、突出失去森林的作用。心疼一词,不仅有心疼小云雀的意思,还有心疼森林变成沙漠的意思。叙述第二点时,作者用了比方 mdash;mdash;像脱僵的野马写出水流的速度快,咆哮写出水流的声音响。紧接着写洪水泛滥后的悲惨景象,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妈妈叹了一口气,惋惜之情、悲叹之气溢于言表。 在第二、第三点的叙述中,关于森林蓄水作用与森林调节空气作用两段,在写法上还有两点相似之处,值得学生读后思考,读后迁移。相似之处在哪儿?一是总分总的写法。你看,它们都是先总写作用 mdash;mdash;森林可以蓄水,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在分写、具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