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重要程度:★★★★☆]1. 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理解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过程图解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研究意义① 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 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3)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① 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② 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2.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00%。3. 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1)如食物链 A→B→C→D① 已知 D 营养级的能量为 M,则至少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M÷(20%) 3 ,最多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M÷(10%) 3 ;② 已知 A 营养级的能量为 N, 则 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 3 ,最少能量=N×(10%) 3 。(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易错警示 有关能量流动的 2 个提示(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①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10%~20%。② 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1. 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