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40.钱钟书:快乐就是乐快,悠忽即逝钱钟书的卓越成就,先是以小说《围城》对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对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永恒循环的揭示,而流传于世;而到了人生之末,更是以皇皇之作《管锥编》,作为收官之笔。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容得下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知识?于是,不少中外名士,都对钱锺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他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钱钟书有一篇短文《论快乐》,很有见地,堪称奇文。其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快乐释为乐快,就是说,快乐总是悠忽即逝的,人生的乐事飘瞥难留。并由快乐的悠忽,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对于游戏人生的世人,不啻是一个很好的警醒。无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日子总过得很快。因此,钱钟书认为,快乐的短暂,就在于心灵的感受。我们说到神仙的生活,便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之说,就是因为天上的日子无忧,而觉得短暂;而提起魔鬼把持的地狱生活,却是鬼言三年、人间三日,是同一道理的。因此,我们谈起快乐的时光,总是充满意犹未尽的遗憾;而对于苦难的经历,又总是漫漫难捱,遥无尽期。因此,人生痛苦或者快乐的根源,往往不在客观世界,而在于主观心灵的感受。这也和康德的观点一致,康德说: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精神状况,也就是没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觉得个人及周围的世界都和谐欣然。如果说,快乐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精美礼物,还不如说是自己内心修行的结果。于是,有人希望快乐永存,有如妄想生命不死,都是渺茫而不可实现的。就象歌德笔下的先行者浮士德,面对即将逝去的美好生命,他说:请留下来吧,你太美了。这也许就是人类留恋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普遍心态,包括快乐。但是,生活告诉我们,要永久,只有在痛苦里去找。痛苦是永恒的河流,而快乐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几朵迷渺的泡沫而已。但是,也许就因为快乐那么轻易破灭、消失,所以,生活的人们对它便追索不已,即使忍受再多的痛苦,也值得。快乐就象一种钓饵,让我们不顾一切去追求,并甘愿被它欺骗,为之献身。这样,人生虽然充满痛苦,但我们却不悲观,因为生命总是抱着快乐的希望。即使我们在世上享受不到快乐,但还有天堂,在天堂里还有无限的快乐等待着我们,快乐便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童话。有人曾把快乐分为精神和肉体之分,而钱钟书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