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能忽视重复接地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法律规范》(JGJ46-88)第4.3.2“条 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法律规范》(GB50194-93)第 4.1.3.1“规定 架空线路终端、总配电盘及区域配电箱与电源变压器的距离超过 50m 以上时,其保护零线(PE 线)” 应作重复接地 。法律规范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重复接地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而施工现场的实际现状却远远达不到法律规范的要求,除了在总配电箱处必须做一组重复接地以实现 TN-C 向 TN-S 接零保护系统转换外,其他部位是否装设重复接地没有被重视。1.不设重复接地,没装设漏电断路器,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的状况。当用电设备外壳带电,且低压断路器没能切断故障电流时,其故障电流沿电路的走向如图 1 所示。 图 11:工作接地 M :用电设备电流流经回路必定产生电压,这时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就是设备外壳接地点到地电位的压降。显然这电压降是故障电流经线路及工作电阻上的压降,这个压降值将超出安全电压值,是不安全的。随着 PE 线路长度的增加,金属外 壳的对地电压值也将增加。2.情况同 1,设置了重复接地装置 以后。由于有了重复接地装置,故障电流的途径就与没有重复接地不同了(见图 2)。故障电流除了流过原回路外,还应当流经重复接地电阻和工作接地电阻的回路。有了这个分路就必定在两个接地电阻上产生分压作用。从电路原理分析,有了分压作用真电压降一定比原来没有分路时的电压降低,这就是设置重复接地的作用。其结果就是降低了触及已带电设备外壳的电压值,当人不慎触及带 电设备外壳时,降低了触电的危险性。以上只是定性分析,随着工作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值的不同,电压降会有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触电的危险电压总是比原来的小了。当然重复接地电阻值不能太大,通常规定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10Ω 。上边讨论 的是在用电设备前没装设漏电断路器。图 21:工作接地2:重复接地 M :用电设备3.条件同 1 ,但设置了漏电断路器 下面简述漏电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修订“”其 采纳故障电压动作的保护装置 的规定,下面讨论的是电流型漏电断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时在漏电断路器的主要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感应的磁通为零,其二次侧不生成电流,漏电断路器不动作。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