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永驻心中《叮嘱》教学设计 《叮嘱》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叮嘱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叮嘱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提出了三点学习方法:①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②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写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③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根据这一要求,本课可做设计如下: 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 直奔重点是当前语言教学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保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也可以避开分析那些肤浅的毫无意义的问题。因此,在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点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两道小组学习题:①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②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的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和我跟母亲下地种菜,我欺负小伙伴,妈妈因助人而病倒三件事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分析母亲对我的叮嘱是通过眼睛传递的。方法如下:1、指名解释课题叮嘱;2、请说一说这篇课文是谁叮嘱谁 3、请再说一说母亲对我的叮嘱,我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从文中找到了母亲的三次目光之后,老师第二次出示小组学习题:①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②怎样朗读③想象母亲叮嘱我的话。对于母亲叮嘱我的话要求各小组有不同的答案。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叮嘱我:①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多干活;②孩子,记住,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⑶孩子,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④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二、质疑问难,品读感悟。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质疑问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进入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我三个问题想问大家,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会提那些问题设计这一环节除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来,全面的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学生质疑问难,互相讨论的时候,老师要作好引导,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解决,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相机点拨,指导朗读。然后,出示以下三个问题:①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②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