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结构倒塌的救治措施 摘要:深 12m 的基坑有近 50%的周边发生倒坍,在实行技术措施后得以遏制。痛定思痛,本文提出深基坑支护的几点建议与做法。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结构倒塌救治 1 工程概况 我司承建的该大厦位于繁华的市区,建筑面积 20245m2,框架结构,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 12m,地下静止水位-7.0m。工程现场狭窄,东、南、北三面距相邻建筑物较近,西临市区公路主干道。现场平面位置、支护桩的布置及塌方情况见图 1,该工程地质勘察土层自地表以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I 级非自重湿陷黄土、粉质粘土、卵石、粘土等。 2 原支护方案选择 对该深基坑的支护方法,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存在分歧。建设单位提出部分采纳 800mm 钢筋混凝土悬臂灌注桩,部分采纳159mm 钢管悬臂桩,部分实行放坡的方案。施工单位提议采纳大孔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中间设土层锚杆,桩顶设 RC 圈梁的桩锚支护体系。为了节约资金,建设单位自行采纳了第一方案。除基坑西侧采纳 1:0.3 放坡之外,东、南、西、北角施筑 800mm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57 根,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间距 1800mm,桩长 18m,悬臂部分 12m,锚入基底以下 6m。 在基坑北部有部分地段施筑 159mm 钢管桩 7 根,桩距1m,桩长 15m,悬臂 12m,锚入地下 3m。降水措施为:沿基坑四周设置 400mm 深井 12 口,井深 20m,用潜水泵抽水至地面水渠外排。 3 塌方发生过程 本工程土方机械开挖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先开挖基坑深度的 1/2,即挖至-6.50m(地下水位以上)。第二步再挖至-13.20m。支护桩此时全部外露,地下水位可降至-13.20m 左右。 当时,气候正值冬季,支护桩陆续失稳,塌方共分四次发生。 第一次,基坑东侧③-④轴间的一根桩发生约 35°内倾,土体发生局部塌方。紧临该桩的东南部的 6 根桩虽未出现明显位移,但桩后土体出现 0.5~1.0cm 的裂缝。北部约 12m 未打桩的范围内,3.20m 宽的道路下沉,地面裂缝达 1~2cm,路边房屋出现 3 道0.1~0.5cm 的竖向裂缝。各种迹象预示为大塌方的前兆,鉴于此情,施工单位紧急准备实行加固措施。第二次,坑东侧②-⑤轴约20m 范围内的 8 根桩突然倒塌,在距基底 1m 左右高度处被折断,桩后土体大面积涌入坑内,地面上一座化粪池整个倾入坑内。为保住其他未倒的桩,又紧急实行了在坑内顶撑加固的措施,但未能奏效。第三次,基坑南侧又有 15 根桩倒塌。第四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