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常见问题配制流态混凝土时,假如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各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混凝土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分离,即为离析。假如拌合水析出表面,即为泌水。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定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产生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的原因及对策: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并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原因对策:(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 抓底 。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度。(2)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 300L/m3,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硬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3)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4)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降低。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5)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6)由于储存时间过大,水泥中熟料部分已水化,使得水泥保水性差,外加剂中复合增稠组分和早强组分。2 混凝土的滞后泌水滞后泌水:是指混凝土初始时工作符合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 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其产生的可能原因为:砂率偏低、外加剂缓凝组分较多等。产生滞后泌水的原因及对策:(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提高砂率 2--5%(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更换粉煤灰(6)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纳引气剂或提高胶凝材料用量(7)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减少外加剂掺量或减少外加剂中缓凝组分(8)罐车中有存水:在装灰前倒转搅拌罐,将存水排放洁净3 混凝土的异常凝聚①、急凝:混凝土搅拌后迅速凝聚。这种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很少遇见,一般就是:水泥出厂温度过高、水泥中石膏严重不足、外加剂与水泥严重不适应、热水与水泥直接接触等。②、凝聚时间过长:这种现象就常常遇见,它可分为两种情况:A、整体严重缓凝;B、局部严重缓凝。第一种情况多半是由外加剂原因造成的,由于掺加了不合适的缓凝组分(有很多缓凝组分受温度等影响其凝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