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浅析泰戈尔的《职业》 摈弃了尘世的芜杂,沉醉于儿童的新月之国。《新月集》中,泰戈尔在心灵与情智上将自己彻底换化成了一个孩童。他带着满是新奇、天真与欣喜的眼光,如此尊崇、温柔、圣洁地描述着这个王国的爱与美,使我们得以从喧闹的世界中宁静下来,随他一起走进那个童话般的奇异世界,倾听孩子们娇嫩的声音、清新的语言和奇异的逻辑,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诗篇吗 《职业》正是一个孩子的自言自语,宛如天国中一枝带露开放在晨光中的梨花,晶莹又漂亮。她远离娇柔造作,她没有苦毒怨恨,她轻轻柔柔地诉说着,她活活泼泼地同意着,然而我们听完了,却要发呆,只觉有无穷尽的愁思怅惘。每一天,我们都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做着规定好的事情,伪同意着内心的不同意,遵从成了生活的定律,于是我成了人们眼中的乖孩子。可偶然当我向外界张望时,却发现了自由自主的小贩、园丁与更夫,终于发出热烈的呼喊:我同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我同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我同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微渺的人真能那么逍遥自由,可以提着灯去追逐影子至于那些有权、有钱、有名、有才的大人物就更是奔波劳苦,不得止息了。正如《诗经》说,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表面看来,《职业》中的诗句没有严格的韵律,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铿锵可诵,只似一道亮丽流畅的清泉。然而这道清泉是活泼跳跃的,是回旋婉转的,是滚动着许多水珠子的。全诗分为三段,段与段之间的空白处似有微微的叹息声透出,含着无奈的幽忧与远近飘乎的渴慕,与《诗经》中的一唱三叹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心灵律动的内在韵律岂不比外在做作的韵律更芳醇醉人 歌颂自由的文学作品历史上比比皆是,自由已成为人类无止尽的永恒追求。《职业》一诗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塑造了几个鲜亮具体、生动活泼的形象。在处理这些形象上,诗人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细细描绘他们的身材相貌、穿着装扮和神态气质,只是简单地透射出小贩的叫喊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园丁在那里掘地,更夫提着灯走来走去。然而他们的生活背景是宽广自由的:小贩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园丁要怎么掘,便怎么掘,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着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全都是且自逍遥没人管,犹如中国水墨画,几朵飞云,几竿翠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