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及储量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地质变化及合理开采资源,特制定煤矿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制度。 1、地质人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本矿井范围内地质、水文变化情况,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指导安全生产。 2、工作面生产过程中,要及时跟踪、检查,回采率与设计不相符合时,要分析原因,报矿技术副矿长进行处理。 3、地质技术员是储量管理和业务监督具体负责人。负责储量动态变化、开采损失统计、回采率测算等,按期向上级报送储量报表,并为数据的可靠性负责。 4、储量管理人员每季度核实一次矿井三量情况,修改储量报表,为生产安排和工作面接续提供可靠的资料。按规定填写绘制各种地质、储量台账、图纸。 5、矿井制定年度回采率计划时,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6、对没有揭露全厚的煤层,地测储量管理人员应当向生产队组提出探煤厚配合要求,以提高储量准确性。 7、根据国家《生产矿井地质规程》的规定,生产矿井应当有整理储量转出、转入、注销及地质损失的技术资料,参加储量报损的审报工作。 8、储量管理人员对违反开采顺序或技术规定滥采乱掘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反映。在参加采掘设计审查时,对因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丢煤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9、三量是衡量采掘关系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三量动态,按季度填报报表。 10、煤矿应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生产质量化规定要求及《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按月份、季度、年度对年内工作面、采区、矿井动用储量、采储量、损失量等进行统计,完善其要求必备的储量图纸及台账。 (1).矿井应具备以下储量计算图纸: ①采区储量计算图,1:1000 或 1:200; ②矿井储量计算图,1:21000 或 1:5000; ③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1:500、1:1000 或 1:2000; ④分煤层损失量计算图,1:1000、1:2000 或 1:500; ⑤煤炭资源变动对比储量估算图,1:10001:2000 或 1:5000; ⑥工作面探煤厚计算图,1:500 或 1:1000。 假如煤厚比较,现有的采掘设备可以以此揭露煤层厚度的,工作面探煤厚计算图可以不作。 (2).煤矿应具备的储量计算台账: ①分工作面各月损失量分析及回采率计算基础台账; ②分月分采区分煤层损失量分析及回采率计算基础台账; ③矿井期末保有储量计算基础台账; ④矿井三下压煤台账; ⑤矿井永久煤柱台账; ⑥矿井损失量摊销台账。 ⑦矿井储量增减、变动审批情况台账(存在储量重大增减变动的,须有地质矿产政府部门随时验证确认的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或《生产矿井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