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知识题库答案大全一、推断题1、《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施行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继续有效,前者并不取代后者。(√)2、给予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的,应当在处分决定中写明处分期间。(√)3、政务处分轻重程度不必与党纪处分程度相匹配。(×)4、政务处分期满后不再履行解除程序。(√)5、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提前解除须视身份而定。(√)6、对人大、政协选举或者任命的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须先履行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程序。(×)7、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务处分,需要履行通报手续。(√)8、责令村主任辞职程序是县级监察机关向其所在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上级管理单位(机构)提出建议。(√)9、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已经被立案调查,不适宜继续履行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暂停其履行职务。(√)10、政务处分决定送达本人所在单位执行外,还要视受处分人具体身份函告相应的机关或者群众组织等单位。(×)11、政务案件,不需履行错误事实见面程序。(×)12、对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在二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相关变更手续。(×)二、填空题1、为了法律规范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工作,促进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规定。2、公职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在国家有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法律出台前,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被调查的公职人员的具体身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对违法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规定,给予政务处分。3、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4、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5、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