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予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 3 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沟通。(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 3 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 4 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 5、6 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 5 自然段。 沟通,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 6 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