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感悟《梁家河》里的“大学问”近期,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受到了广阔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追捧,通过自己阅读和集体沟通学习使我感触颇深。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正是印证了习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收获满满正是因为有了梁家河七年插队的艰苦磨炼,承载着他初心不改和“非学无以为才,非志无以成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生动诠释,历练了他立志成长、初心不改、实干担当的为民情怀。 读书修身是立志成长的“根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常常是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放羊,他揣着书,锄地休息时,就拿出《新华字典》……几乎梁家河的乡亲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总书记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可以说,面对艰难困苦时不退缩不放弃、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练就了过硬本领。七年知青岁月,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是青年一代人生观、励志成长的鲜活教材,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生动范本。 实践锤炼是初心不改的“航标”。七年知青岁月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初心,把陕北高原作为自己的根,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为老百姓谋幸福”悄然扎根立志为了改变群众的生活,用双脚丈量着黄土高原的宽广和厚度,培育出不变的信念和初心,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难理解作为一个人民公仆,只有经过实践锤炼才是初心不改的“航标”。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原动力。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重启阶段,距离中国梦实现的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为之奋斗,用心走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赶考之路。 艰苦环境是实干担当的“动力”。插队的七年梁家河一片生机,带领父老乡亲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老百姓之中,融入到老百姓之中,以人民群众为师,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正是在艰苦环境中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制造出了难以实现的目标,靠的就是实干,环境越艰苦,越能培育干部吃苦精神,唯有实干才有力量,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总书记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挂念着千百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