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老师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现代意义,让学生了解讲话艺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3)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育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谋略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明朝的刘伯温就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打开中国的谋略宝库,其能人志士不可谓不多也,比如双腿残废的孙膑、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帷幄的张良。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了解一下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离间计,瓦解强大的秦晋联盟而使弱小的郑国得以保全的。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急于了解历史人物面貌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原文。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ī)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秦伯说(yuè)逢(páng)孙)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