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行动教育模式2007 年湖南省株洲市教育教研论文一、成果共享篇某日学到的顾泠沅先生“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行动教育”基本模式。三个阶段分别为: 1.原行为阶段 将“原行为阶段”定义为教师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充分展示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与风格,不受任何干扰的行为阶段。往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使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就应该对课程进行新的反思和设计。 2.新设计阶段 教学实践本身是一个丰富的,多元的,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节的过程。从理想的教学设计到真正在课堂实施之间存在着差距,教师在期望与现实的碰撞中遭遇挫折。研究人员、教研人员、合作伙伴的适时介入与沟通合作,帮助执教者反思教学设计、自省改善教学行为,在冷静与思考之后,执教者就会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3.新行为阶段 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新的实践,最终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淡化结果,关注过程。新行为阶段是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让新行为阶段回归到让学生体验到学科的本质,获得学习的方法,培养科学的素养上来。 两次反思是: 反思 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更新理念) 反思 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在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 (改善行为)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促进是这一教育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驾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而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二、感悟实践篇 学习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应用上,根据在文章中所学习到的内容,我跃跃欲试着,努力实践顾泠沅先生“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行动教育”基本模式,进行了几次课例的实践与反思,采用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学研究方法。 想尝试通过“三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