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及实施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语)。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数”与 “形”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是贯穿于数学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主线,并且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一方面,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觉的启示。另一方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以获得精确的结论。这种“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不仅可以使一些题目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数形结合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而应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而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更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1.“数”“形”结合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1)“数”产生于各种“形”的计算, “数”又借助于“形”得以记录、使用、计算。解决“形”的问题可使用“数”作为工具,而“数”的关系可以用“形”来证明。例如解析几何中几何问题的代数化,就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如关于直线斜率、关于距离、关于线段定比分点等等。“解析几何”这个名词本身就意味着“解析方法”与“几何方法”的结合,而正是这种结合开创了数学的新局面。(2)对“形”的相互关系的比较、度量,促进了“数”的概念的发展,丰富了计算方法。典型例子是无理数的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其对角线的长度之间不存在公度线段,即不存在一条线段,用它去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及其对角线的长都正好得到整数倍,由此导致无理数的发现。一些代数恒等式也可由几何方法给出证明,例如,利用下图,可以导出代数恒等式 2.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道出了数形结合的辩证关系,数形结合简言之就是:见到数量就应想到它的几何意义,见到图形就应想到它的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对启发思路,理解题意,分析思考,判断反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形结合渗透在中学数学的每个部分,根据数形结合的观点,可以通过对数量关系的讨论来研究图形的性质,也可利用图形的性质来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数形结合可以使数和形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为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