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的历史影响(一)万隆会议首次验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威力,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 在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会议最后通过的“十项原则”实质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影响力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所信奉的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强权逻辑,开创了处理国际争端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书写了国际关系史的崭新篇章。 (二)万隆会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政治舞台,成为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万隆会议发出了“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强劲呼声,进一步促进了广大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撼动了国际政治旧秩序的根基。这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万隆会议催发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高潮。会议取得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60 年代,仅非洲大陆就有 32 个国家获得新生。到 70 年代,新独立的国家已扩大至 132 个。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新局面。万隆会议为新独立国家联合斗争和相互合作树立了榜样,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其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应时而生。(三)万隆会议提出了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一系列设想,成为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思想源头。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将经济合作问题列为第一项,反映出亚非新兴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后,希望通过加强彼此合作,推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 万隆会议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最后公报》强调,“亚非会议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指出:新独立的亚非国家要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这份历史性的文件全面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要求,确立了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为以后南南合作的深入展开提供了指导原则。 (四)万隆会议打破了西方对人权原则的垄断,成为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起点。 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一直存在两种人权观的激烈斗争。万隆会议就人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观点,成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起点。 万隆会议高举维护人权大旗,打破了人权观念为西方独有的“神话”,肯定了亚非国家争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