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谈中国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2、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二、学习内容(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长篇小说《围城》,其作者就是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1933 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 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 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钱钟书的学术著作除上述几种外,尚有《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3 年《北京图书馆刊》英文版)《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等。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2.中国诗的特征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哪些。 第一, 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3.讨论问题 :课文第 1 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四)、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1、诗史外国: 中国: 2、篇幅外国: 中国: 3、韵味1外国: 中国: 4、风格外国: 中国:(五). 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六). 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七). 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