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 2015 高中语文《大堰河》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2、培养联想、想象能力;3、训练朗读能力。 步骤:整体把握: 一.问题: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生读约三分钟)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3节,是对大堰河的怀念;第二部分4至8节,是对大堰河的感激;第三部分9至11节,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第四部分12 至13节,是对大堰河的赞美。 感情线索: 第一层次(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节),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同情与控诉。第四层次(12~13),讴歌与赞美。 1 二.问题:想一想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事抒情。问题探究: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1至3节,同学们思考,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 地位。 与诗中的“我”有什么关系?(养育了我。) 二.第3小节诗人写了怎样的景象?坟墓、故居的瓦菲、园地、石椅。 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 椅生苔……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凉、衰败、荒寂。 这样的景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从全诗看,此节是诗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该怎样读?(低沉、舒缓)请同学们随范读读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 (生齐读第3节) 三.阅读第四节这一节,画出诗人摄取到哪些生活镜头? 主画面是? 写了8个镜头,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主。 用什么句式组接到一起?排比。运用排比有什么好处? 增强了语气, 突出了大堰河的形象。 又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 反复的手法。2 突出了大堰河的什么特点? 慈爱。——这些意境巧妙组合,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拓展训练]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 比较黑,骨节粗大。 很温暖。 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 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而“我”与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齐读一遍。 四、速读第5节,回答:“我”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