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 2015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壮阔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2、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 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 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1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